空格跌倒、車禍、運動時碰撞……有時候一不小心就導致骨折,然而當我們接受完手術,許多人都會因為怕痛,或是擔心傷口裂開,選擇休息,不敢去活動開刀的部位,甚至完全的臥床休息,造成錯失了復健或是物理治療的黃金時期。
空格若是沒有造成位移的骨折,例如應力性骨折,會使用石膏或是護具固定關節,這樣會造成一部分的關節活動受到限制;而位移性的骨折在術後,通常會因為疼痛、腫脹,使得患者不敢移動患部。
空格研究指出,以下肢為例,只要超過2週沒有活動,年輕人會流失約三分之一的肌力,只要完全臥床一星期不動,肌力會流失達20%左右。除了肌力流失外,關節裡面的組織也因為腫脹造成沾黏,使得關節活動度受限,讓受傷的部位在動作控制上也變得不協調。
空格術後復健的目的,為改善上述因臥床或固定太久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空格通常依據術後的時間,將術後運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
空格1. 第一階段 : 幫浦運動 : 促進循環,降低腫脹空空格2. 第二階段 : 被動關節活動 : 保持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沾黏攣縮
空格3. 第三階段 : 主動關節活動 : 增加肌肉力量,避免肌肉萎縮
空格而在進行術後復健的運動之前,請務必遵守以下原則:
空格1. 需要由醫師評估後,以及在疼痛可忍受的情況下,越早進行越好
空格2. 開始復健運動後,可能會有疼痛現象,可使用冰敷來緩解疼痛,必要時需轉知醫師,給予藥物緩解疼痛
空格3. 初次執行的動作,以5下為一組。在體力以及疼痛忍受度漸漸可以負荷時,可慢慢增加為10下/組,每天執行3-5組。
空格4. 在執行運動時,若疼痛難耐,請立即停止運動並快速就醫。
*本文只介紹第一階段的上下肢幫浦運動,後續的被動以及主動關節運動需視骨折的部位來執行。
空格1. 先慢慢握拳,再放鬆 (貼心提醒:手臂下方可放置枕頭,使手掌高於心臟位置)
空格2.手臂緩慢的內外轉動
空格1. 腳踝運動 : 腳板用力翹起,再往下壓
空格2.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 : 膝蓋下方墊一卷毛巾或枕頭,並將膝蓋往下壓
空格開刀後的疤痕,通常會較為僵硬,且周遭的皮膚以及筋膜也會沾黏在一起,進而影響關節的活動度,因此除了肌力的訓練之外,疤痕按摩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塊。治療師會依據疤痕的大小以及沾黏的程度,給予適當的疤痕按摩。
空格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若您於自我運動後情況加劇或無改善,請盡快詢問您的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