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賴先生是一名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在這樣長期的姿勢不良情況下,逐漸導致椎間盤向右後方突出,前來求診時大約已經急性疼痛兩週了,雖已去過復健科進行腰椎牽引,但是效果不佳甚至狀況更為嚴重,針灸處理完也未見好轉。經由醫師檢查確認有急性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了解病情與原因
在問診的過程中,患者偶而有重訓的習慣,但曾經被說過右側腰部的力量較差,自己在訓練時也比較感受不到核心與腰部的力量。症狀發作的當下便是訓練後的下肢痠麻不適,但當時不以為意,另外睡覺平躺時也會感覺腰部懸空,平時就會有腰背不適的問題。
症狀的出現
在過了幾天照常的開車,上班等久坐姿勢後,感覺情況更加糟糕,便前往就醫檢查,並進行腰椎牽引的方式處理,這才發現已經有椎間盤突出的急性症狀產生,不僅是下肢麻痛,甚至伴隨無力感,坐姿非常不舒服僅能站立或躺著趴著。
物理治療的評估
經由上述的內容,可以初步得到幾個線索:
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椎間盤累積壓力而突出的原因,然而在處理急性症狀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讓疼痛與痠麻感下降,才能接著進行後續的訓練與復健目標。
急性期的復位動作
先讓椎間盤向下吸收,是解決急性疼痛的辦法之一,也是復健訓練前會用到的復位動作。(可上網搜尋更多Mckenzie exercise)
1.手肘臥撐運動
在趴姿的動作下反覆以手肘撐起,過程中可能一開始會痠,但是漸漸會比較減緩,若是光趴著腰就會不舒服的話,可以先墊枕頭在腰下方,然後靜止3-5分鐘再開始。
2.屈膝抱腿運動
在躺姿的動作下,用手將下肢彎曲向胸口靠近,注意不要讓背部拱起,手可置於小腿上或膝窩後側,達成髖屈膝屈的動作。
急性期後的處理
當我們將急性症狀減輕之後,大約需先練習復位動作三至五天,便可進行相關的徒手物理治療來鬆解因急性疼痛導致的肌肉緊繃,以及運動訓練來讓椎間盤得到更好的復位與減少壓迫,以下便讓我們繼續從個案的狀況來說明。
骨盆前傾
前面提到,長期坐姿不良,很有可能是累積椎間盤壓力的關鍵,而這樣的姿勢導致骨盆前傾,會使得腰椎受力和曲度增加,後方腰部肌群也會變得緊繃,進而產生突出。(可以參考https://www.heyueptc.com/edu_office3.html的說明)
核心力量不足
在個案的主訴中有提到右側核心力量較為不足的問題,而實際觸診時也發現腰部肌肉量明顯較低,也比較塌陷,因此肌力無法維持椎間盤在正中的位置。
徒手治療
藉由物理治療師徒手放鬆緊繃的肌群:如髂腰肌、腰方肌、豎脊肌、臀肌以及胸腰筋膜等可能造成結構或力量不平衡的部分,來達成身體左右的均衡與骨盆&腰椎位置的調整。
骨盆&核心訓練
1.骨盆前後傾訓練
趴在球上的動作訓練,以手部的動作引導患者覺察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姿勢。
2.貓牛式
四足跪姿動作下,抬頭時腰背下沉,骨盆帶出前傾動作,低頭時背部拱起,骨盆帶出後傾動作,慢速進行引導脊椎活動度。
3.核心訓練舉例(死蟲式)
在穩定腰椎的情況下使得核心肌群能夠出力訓練,左腳彎曲搭配右手抬高&右腳彎曲搭配左手抬高,來回反覆進行。
改善椎間盤症狀
以上訓練為基礎示範,若有進行過程中的不適請務必暫停練習,並尋求專業物理療師的協助喔!
歡迎來電詢問或立即預約,預約您的一對一物理治療!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