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夾擠症候群是很常見肩膀疼痛、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的一個問題,症狀通常是抬手超過肩膀的高度會痛;手碰對側肩膀如繫安全帶會痛;運動有揮臂動作會痛;睡覺時壓到疼痛側肩膀會更痛,甚至影響到睡眠品質。
所謂的肩夾擠就是肩膀的周圍組織,像是旋轉肌群(棘上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肩峰下滑液囊。在我們做動作時,和肱骨和肩胛骨(肩峰、喙突)互相摩擦,因此造成這些軟組織發炎腫脹;但是原本的骨骼結構空間沒有改變,穿過其中的組織腫脹變大,導致在活動時,易發生夾擠的狀況,也就是說,肩夾擠症候群與滑囊炎與旋轉肌肌腱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通常肩夾擠症狀會出現在肩膀附近,但飽受疼痛折磨許久的病患,有的則會有旋轉肌群的轉移痛,也會感覺到手臂甚至手腕的疼痛。
常見原因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肌肉運作失能,另一類是肩胛骨控制不佳。
一、肌肉運作失能
空格棘上肌主要是在我們往外抬起手臂時,最先把肱骨上緣往內側拉;當手臂往上抬更多時,主要的作用肌肉變成三角肌。如果肌肉沒有按照正常的順序運作,就可能造成夾擠。
• 棘上肌動太慢:隨著抬手的過程,肩峰下的空間會愈來愈小,若棘上肌收縮的太慢,會變成肌肉還沒收縮時就被夾到。
• 棘上肌失能或萎縮: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肌肉完全沒有收縮,一旦做動作後,就會被夾到。
• 旋轉肌群負荷太大:引起肌腱發炎造成腫脹,讓肩峰下空間變得更狹窄,導致一抬手就會發生夾擠現象。
二、肩胛骨控制不佳
• 肩胛骨周圍肌肉(胸小肌、提肩胛肌)過度緊繃,使肩胛骨不在正確的位置,一旦位置跑掉,會影響到其他肌肉的作用及代償。
• 肩胛肌肉(下斜方肌、前鋸肌)控制不良,導致肩胛骨在活動時的移動速度和方向都不正確,這很容易會變成肩胛骨和肱骨一起夾擠到軟組織,引發疼痛。
一、旋轉肌群誘發:每組5-10下,每天3-5組
1. 起始位置:雙側上臂貼緊軀幹,雙手握緊彈力帶
2. 終點位置: 雙側前臂同時向外打開,使肩關節做出外轉動作。
二、肩胛穩定訓練:每組5-10下,每天3-5組
1. 起始位置: 雙側前臂平貼牆壁,雙手緊握彈力帶,並保持與肩同寬的距離。
2. 終點位置:手肘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稍微抬離牆面,讓肩關節做出向上屈曲,在此姿勢維持5秒後,向下回到原位。
三、姿勢調整-坐姿
1. 原因:駝背姿勢會造成肩胛骨過度向下向前移動,使得肩關節的空間變窄,所以活動時,肌腱容易被摩擦而發炎。
2. 解決方法:正確坐姿可以維持肩胛骨的位置,確保旋轉肌群肌腱在動作執行時肩關節有足夠的空間。
四、姿勢調整-躺姿
1. 原因:駝背姿勢會造成平躺時,肩胛骨離床面有一段距離,所以旋轉肌群會受到拉扯、肌力不平衡,而產生疼痛。
2. 解決方法:可以在手臂下墊毛巾,讓肱骨頭和肩胛骨在同一平面,來降低骨頭造成肌肉的壓力。
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若您自我運動後情況加劇或無改善,請盡快詢問您的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