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覺的時候明明很放鬆,但是把手往上放,手就會麻,為什麼會這樣呢?」 黃媽媽緊張的問。
在詢問病史以及理學檢查後,發現黃媽媽很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
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
空白胸廓出口始於脖子的前下方,從鎖骨 → 第一肋骨 → 一路延伸到前胸與手臂的交界處 (如下圖)。這之間有很多重要的神經血管,像是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當這些神經血管被壓迫,並產生手麻、肩頸痠痛甚至手臂水腫等臨床症狀時,就稱作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的位置。 圖片來源:CarpalRx.com
.
為什麼前胸會產生神經血管的壓迫?
空白主要是因為胸廓出口處有三個容易被擠壓到的通道,分別是斜角肌三角 (Scalene triangle)、肋鎖間隙 (Costoclavicular junction)、與胸小肌下方 (Subpectoral space)。
空白每個通道被擠壓的原因不太一樣,有些是因為姿勢、有些是因為過去的意外創傷,也有很多人是因為重複性的運動,我們以下逐一說明。
1. 斜角肌三角 (Scalene Triangle)
空白中斜角肌與前斜角肌的終點,剛好與肋骨形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中間會穿過鎖骨下動脈與臂神經叢。如果斜角肌緊繃 ,就會很容易「夾」到中間的神經血管,進一步出現手麻,肩頸痠痛等症狀。
空白一般來說,斜角肌的緊繃比較容易出現在長期聳肩、頭部前傾 (forward head) ,以及頸部曾經意外受傷的個案身上。
斜角肌三角 (Scalene Triangle)。 圖片來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空白此間隙由鎖骨前外側、第一肋內側和肩胛骨後側組成,是臂神經叢、鎖骨下動靜脈穿過的第二個通道。
最一開始的發現是來自於二戰後,一些負重前行的士兵出現了手臂水腫,手指麻、甚至膚色變藍等現象,而減輕負重 (減少鎖骨的下壓) 則能夠降低症狀。
空白隨著越來越多文獻的紀載,肋鎖間隙被擠壓到的成因又可以細分成以下幾種:
• 骨性結構異常:例如第一肋骨增生、腫瘤、或者是創傷後的水腫、結痂。
• 負重:體重較重、或者是背槓姿勢不正確者,都會容易擠壓到肋鎖間隙。
• 姿勢:圓肩姿勢會使鎖骨更靠近第一肋骨。
臨床上,會透過由上往下對鎖骨加壓、或敲擊鎖骨下肌來做確認。
鎖骨下肌的肌痛點與相對應的疼痛模式。圖片來源:https://learnmuscles.com/
.
3. 胸小肌下方 (Subpectoral space)
空白這個區域由喙突、胸小肌、以及第2-4節肋骨所組成,是臂神經叢、鎖骨下動靜脈穿過的第三個通道。胸小肌的緊繃容易引發手麻、胸悶等症狀,常見的族群包括長期使用電腦,以及過肩運動的選手。
.
胸廓出口的三個主要通道:1. 斜角肌三角 (Scalene triangle) 2. 肋骨與鎖骨的間隙 (Costoclavicular junction) 3. 胸小肌下方 (Subpectoral space)。 圖片來源:https://synapse.koreamed.org/
.
胸廓出口徵候群的症狀與分類
空白根據Sanders等研究學者的系統性回顧,胸廓出口症候群最常出現的症狀依次為:
• 上肢有刺麻感 (98%)
• 斜方肌疼痛 (92%)
• 上臂、前臂疼痛 (88%)
• 胸口疼痛 (76%)
空白因為每個人的狀態不同,胸廓出口症候群又可以再細分成神經源性 (95%)、靜脈型 (4%–5%) 和動脈型 (1%)。
.
簡易自我檢查
上臂壓力測試 (Roos stress test)
1. 手舉到身旁,手掌張開再握住,連續抓握3分鐘
2. 如果有以下症狀,就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 手指麻
• 肩頸開始出現痠痛
• 手臂無力維持此姿勢 3 分鐘
• 手指膚色改變,放下手臂才恢復血色
.上臂壓力測試 (Roos stress test)。 圖片來源:Sister Kenny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1]
.
上肢神經張力測試 (Upper Limb Tension Test, ULTT)
空1. 手臂往外打開,手腕往上伸直
空2. 脖子往對側彎,做出像夾電話的姿勢
空3. 如果過程中出現症狀,就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上肢神經張力測試 (Upper Limb Tension Test, ULTT)。 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Surgery, Rose Medical Center, Denver [2]
.
空空胸廓出口的症狀因人而異,很難從單一測試就下診斷,必須全面的評估病史、做許多理學檢查、甚至合併影像學才能確定是否是TOS。
空
胸廓出口症候群常見的鑑別診斷包括:
• 腕隧道症候群
• 肘隧道症候群
• 肩部原發病變
• 頸部原發病變
.
物理治療師可以如何幫助您?
1. 環境評估:物理治療師會詢問您的生活狀況,提供正確的姿勢與活動策略。
.
2. 徒手治療: 當肌肉緊繃到一定的程度,無法透過伸展改善症狀時,您可以考慮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是治療師透過雙手施予外力,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疼痛的非侵入性治療,能夠有效的幫助您改善症狀。
.
3. 運動訓練:物理治療師將協助您進行肌肉強化練習,以下提供簡易的居家版本。
• 背部肌群的訓練 (無器械)
- 目的:讓個案練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胸小肌的緊縮。
- 步驟:站姿,肩膀往下壓,往後收,每次維持姿勢10秒鐘,休息5秒,重複做10次,早晚各一回合。
練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胸小肌的緊縮。 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3]
• 背部肌群的訓練(有器械)
- 目的:訓練菱形肌、中斜方肌,改善胸前的壓力。
- 步驟:站姿,握住彈力繩,肩膀往下壓,往後收,每次維持姿勢10秒鐘,休息5秒,重複做10次,早晚各一回合。
訓練菱形肌、中斜方肌。 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3]
.
• 收下巴運動
- 目的:改善頸部的緊繃。
- 步驟:想像頭上有一條線,一直往上延伸,將上頸椎延展。接著再做水平「擠出雙下巴」的動作,每次維持姿勢10秒鐘,休息5秒,重複做10次,過程中記得要呼吸。
收下巴運動,降低頸部壓力。 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3]
.
結語:
每個人的狀態不盡相同,如果自我運動與休息仍無法緩解您的症狀,建議盡快諮詢您的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
參考文獻
1. Vaught MS, Brismée JM, Dedrick GS, Sizer PS, Sawyer SF. Association of disturbances in the thoracic outlet in subjec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case-control study. J Hand Ther. 2011 Jan-Mar;24(1):44-51; quiz 52. doi: 10.1016/j.jht.2010.09.070. PMID: 21272763.
2. Sanders RJ, Hammond SL, Rao NM. Diagnosis of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J Vasc Surg. 2007 Sep;46(3):601-4. doi: 10.1016/j.jvs.2007.04.050. PMID: 17826254.
3. Levine NA, Rigby BR.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Biomechanical and Exercise Considerations. Healthcare (Basel). 2018 Jun 19;6(2):68. doi: 10.3390/healthcare6020068. PMID: 29921751; PMCID: PMC6023437.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