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一名醫師,最近剛成為爸爸,即使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卻也相當樂在其中。只是在反覆蹲低抱小孩與工作久坐的情況下,右側鼠蹊部於半年內產生了日益累積的疼痛;不僅如此,坐著或是朝右側側躺時,右側臀部至大腿根部總會有一股無可名狀的不適感,這使得他前往院內的復健部尋求幫助;在針對梨狀肌進行放鬆,並搭配電療與熱敷後,臀部後側的症狀雖能減緩一至兩天,但前側鼠蹊部的疼痛仍未見改善,為此王先生十分苦惱,才前往敝所尋求相關協助。
疑似髖夾擠症候群?
髖夾擠症候群有三種常見的類型,與股骨頭的形狀與表面特徵、髖臼的包覆狀態以及股骨的前傾角度有關,而這些異常的骨性結構,無論只包含一種或多種,都容易造成前側鼠蹊部的深層疼痛,並經常伴隨著常見的喀喀聲一起出現。
而王先生在久坐後以及蹲下抱小孩時會產生前側鼠蹊部的疼痛,這是髖夾擠症候群十分典型的症狀;另外在髖關節屈曲至極限角度並伴隨被動內轉時會誘發出症狀,則確認了髖關節確實有夾擠到其周邊的組織,包含髂腰肌、盂唇與軟骨等等。內收肌群的緊繃也易將股骨頭向髖臼拉緊,從而加遽夾擠造成的疼痛感。
解開緊繃的肌群
如上所述,容易受髖關節夾擠的肌肉以及亦使其惡化的肌肉包含:
1.髂腰肌(iliopsoas muscle)
包含髂肌(Iliacus muscle)及腰肌(Psoas muscle),從髂窩與腰椎前側經由腹股溝韌帶連接到股骨小轉子上;其主要的動作為髖關節的屈曲。
2.髖內收肌群(Hip adductors)
包含內收長肌(Adductor longus)、內收短肌(Adductor brevis)、內收大肌(Adductor major)、股薄肌(Gracilis)以及恥骨肌(Pectineus),位於大腿內側;主要動作為內收股骨幹。(左圖為前側剖面,右圖為後側剖面)
髖夾擠最易影響到的肌肉為髂腰肌;而內收肌群與梨狀肌等跨越髖關節的肌群只要過度緊繃,就易造成髖關節過緊而造成症狀惡化。在王先生來所內就診的五次內,透過對以上肌群漸進性的肌肉放鬆,其症狀發生頻率與疼痛程度也日益改善,但仍有剩餘的不適感殘留,未完全復原。
調整受限的髖關節
上面有提到,即使將緊繃肌群完全放鬆,一旦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又陷入久坐型態與反覆蹲下的動作,症狀又會慢慢跑出來。在第五次治療中加入了針對髖關節的鬆動並增加髖關節屈曲活動度後,在治療後的一個禮拜,整體不適的症狀已鮮少發生。當然,在這五周內也請王先生自行在家進行運動訓練與伸展,有同樣狀況的朋友們也來學一下吧!
髂腰肌伸展運動
預備動作時將欲伸展側跪在地上呈單膝跪地姿,並在該腳腳背下方墊一滾筒或瑜珈磚將小腿墊高;接著,將軀幹向前推並使腰與背向後打直,感受到欲伸展側之鼠蹊部有酸酸的或拉伸感即可。一次執行30秒,一天進行3~5次。
髖關節活動度運動
髖內轉誘發:準備一條彈力繩,一端綁於後側固定點,另一側扣在目標側的鼠蹊部。預備動作時呈單膝跪地姿,目標腳立起,使大腿朝前並踩穩;接著,軀幹微微前傾,並向目標腳側旋轉到底,以手卡在目標腳外側,協助軀幹推至極限角度,再慢慢回到預備動作。一組做10下,每天進行3組。
髖外轉誘發:預備動作與上述相同,但開始動作時改為往反方向旋轉,並將手卡在目標腳內側以協助軀幹推向極限旋轉角度,其餘注意事項相同,劑量也相同。
歡迎來電詢問或立即預約,預約您的一對一物理治療!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