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是發育黃金期,這個時期的生長板尚未癒合與成熟,如運動涉及重複性過頭投擲、揮拍、擊球等,造成肘部過度負荷,就有可能造成肘部傷害。「少棒肘」又以投手最為常見,因為在進入加速期時,肘內側外翻壓力最大,長期反覆投擲,內側生長板及內側副韌帶就很有可能損傷、鬆弛、不穩定,甚至進一步造成肘外側關節擠壓產生不適。
好發族群
發生時機
投擲手臂上舉階段導致的「肘內側拉力」與「肘外側壓力」達最大值,此時肌腱、韌帶、生長板易發生運動傷害(例如:韌帶發炎、生長板破裂等),即稱「少棒肘」。
手肘解剖構造
手肘由3塊骨頭組成:肱骨、尺骨、橈骨,並由肌肉、肌腱、韌帶提供穩定。
受傷位置
當年輕小選手重複投擲,肘內側肌腱、韌帶、生長板承受過強的拉力,肘外側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極有可能造成少棒肘!
常見症狀
物理治療
冰敷
超音波
停止投擲動作4-6週
出現嚴重疼痛建議護肘固定,避免過度肘伸直、外翻
主動手肘、手腕伸直和彎曲,前臂旋前
手肘、手腕伸展
關節鬆動
手肘手腕阻力訓練:低負荷、高重複次數,促進局部循環,矯正纖維癒合方向
訓練至不再疼痛時,可進階至投擲訓練
預防
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若您自我運動後情況無改善,請盡快詢問您的物理治療師、醫師等相關醫療人員。
歡迎來電詢問或立即預約,預約您的一對一物理治療!
【捷運】
台北小巨蛋站 4 號出口,步行約 10 分鐘
南京三民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12 分鐘
【公車】
博仁醫院站、步行約 1 分鐘
278、797、承德幹線、204、288、282、0東、672
光復路口站、步行約 2 分鐘
205、276、605、0東、203、202、257、605、新台五線、1191